“以前出门怕摔,现在有了电动轮椅,去哪都方便!”秋日午后,淮安市清江浦区长东街道清淮路社区居民周奶奶坐着新添置的电动轮椅在小区里从容活动。
清江浦区老年人共11.32万人,占比近两成,当地以“居家精准服务、社区多元供给、机构专业支撑”为核心抓手,将养老服务嵌入老年生活的每一个细节。
“防滑地垫、床边扶手、语音灯这些适老化用品,特别受老年人欢迎。”清江浦区民政局养老服务科丁辉介绍,该区启动适老化改造,从卧室护理床到浴室安全设施,再到智能辅助设备,覆盖老人生活全场景。为减轻老人经济负担,该区今年按照个人自付70%,政府补贴30%,每户累计补贴上限1.5万元。除了完善适老化设备供给,当地还推进家庭养老照护床位扩面提质,目前已建成家庭养老照护床位420户,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达76.24%,让失能、半失能老人在家也能享专业照护。
“一日三餐在家门口吃得饱、吃得好,是老人们共同的心愿。”丁辉拿起工作计划表补充道,清江浦区正加快社区助餐点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已有7个社区助餐点投入运营,柴米社区、南门社区等助餐点也在加速推进;7家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完成升级改造,新增保温取餐柜、适老餐桌等设施。
让老人吃得舒心的同时,精神滋养同样不缺位。清晨,长东街道东长街社区的健身广场上,老人们扶着扶手、踩着健身踏板,笑声不断;午后,府前街道淮西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棋牌室内,老人们三五成群打“掼蛋”……此外,清江浦区还链接各类社会资源开设“银龄课堂”,养老服务从物质保障向精神滋养升级。
走进当地和禧康宁医院,优美的居住环境、贴心的服务人员、完善的医疗设备,让这家占地88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养老机构格外亮眼。“这里集医疗、康复、养老服务为一体,从急诊救治到慢病管理,从功能康复到生活照料,一应俱全。“院长高叶玲介绍,目前已与三甲医院开通绿色通道,入住老人能随时享受专业医疗服务。不远处,正装修的天山颐养家园也将在下半年投入运营,进一步补充专业养老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群众养老观念转变,养老机构服务逐渐从单一照护向 “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的综合性服务模式转型。清江浦区还统筹医保、卫健、残联等多部门政策资源,引入第三方养老服务机构,为失能、特困家庭提供“政府补 +个人出”的专业照护服务,持续扩大敬老优待覆盖面,满足老年人更多层次、更高品质的健康养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