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微信扫描二维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南孔银铃”如何解码衢州智慧养老
2025-10-29
来源:衢州日报
打印页面
A

浏览字号

保护视力色:

“多亏了这根拉绳,不然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近日,家住衢州市衢江区高家镇的独居老人徐大伯坐在自家卧室,看着床头的蓝色拉绳报警器,语气里满是庆幸。今年6月的一个傍晚,他在家中不慎摔倒,剧痛中摸索着拉响报警器,不到10分钟网格员就赶到现场,及时送医让他脱离了危险。

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源自衢州从2024年开始打造的“南孔银铃”智慧居家养老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作为全省首个市域统筹的智慧养老平台,它正以科技为笔、服务为墨,在老龄化率达30.1%的三衢大地上,书写着“老有所安”的民生答卷。

智防守护:30分钟闭环筑牢生命防线

“滴——滴——”日前,衢州市柯城区新新街道丹桂社区的“南孔银铃”后台监测中心,一独居老人家中的门磁报警器突然发出预警。屏幕显示,老人家门已开启超过10分钟,且红外感应器未检测到活动轨迹。客服专员立即拨打老人电话,无人接听后迅速联系属地网格员,5分钟后网格员赶到现场,发现老人只是开门通风时在躺椅上睡着了,一场虚惊终得安心。

这样的应急处置场景,在衢州屡见不鲜。“独居老人最怕意外发生时无人知晓,‘南孔银铃’的核心就是用无感监测实现主动防护。”衢州市民政局基本民生保障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平台连续两年被纳入市政府民生实事,为独居老人家庭标配拉绳报警器、人体红外感应器、烟感火灾探测器、智能门磁“四件套”,同时提供智能手环、水表监测等自选设备,近2.5万个智防设备如同“隐形卫士”,24小时守护着8000余户老人的居家安全。

科技的温度,更体现在响应机制的高效联动中。柯城区斗潭社区曾发生过一起惊险事件,邻居多日未见老人出门,最终破门救人,如今这样的隐患在智慧系统前无所遁形。“南孔银铃”打通“114信息服务平台”与“141基层治理体系”,将预警信息直连公安、消防等应急系统。系统信息流转设置“一般、普通、紧急”三档,建立分级救援机制,紧急告警若半小时未处理会升级推送至乡镇层面协调。

从最初的120分钟处置时长到如今的30分钟闭环,背后是4支专业队伍的协同作战。“我们建立了入户安装、热线接听、事件处置、运行维护四项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有人管、有人办。”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平台已精准处置火情、摔倒等异常情况57起,处理设备预警11429起、主动报警3241起,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服务延伸:从“救命”到“舒心”的按需响应

“喂,能帮我订份午饭吗?要软一点的。”近日,衢州江山市石门镇一位79岁的独居王姓老人按下手环上的呼叫键,不到20分钟,村共享食堂的送餐员就将温热的饭菜送到家中。这位曾因摔倒通过平台获救的老人,如今已是“南孔银铃”服务菜单的常客。

衢州的养老智慧化探索,并未止步于安全守护。“老人的需求不止于‘救命’,更在于‘舒心’。”衢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通过话务终端与智慧养老服务终端直连,将助洁、助餐、助医等“六助”服务及家政服务纳入菜单,实现助老资源“一网通”。

这种“按需响应”的服务模式,得益于“双地图匹配”机制的支撑。平台将老人住址与40余家服务商地址精准标注,形成需求与服务两张电子地图。当柯城区荷花街道的一位独居老人通过拉绳呼叫家电维修服务时,AI算法瞬间匹配到最近的家政人员,40分钟内便完成上门服务。“以前修电器要等儿女回来,现在在家坐着就能解决。”老人对服务赞不绝口。

对于独居老人而言,精神慰藉有时比生活照料更为迫切。“孩子们忙,不好意思总打扰他们,有了这个热线,想说话的时候就有人陪。”柯城区一独居老人,每月都会拨打几次平台的心理陪伴热线。平台将人工热线升级为全天候心理陪伴中心,800余位老人在这里找到了情感寄托,AI虚拟数字人更成为不少老人的“忘年交”。

从生活服务到情感陪伴,“南孔银铃”正让养老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平台已提供助老服务3000余次,那些曾经困扰老人的吃饭难、办事难、孤单感,在“一键呼叫”中得到温柔化解。

机制创新:多元合力铺就普惠养老路

“这设备真是好东西,没想到他们帮我免费装了。”不久前,衢江区高家镇独居老人吴菊花,指着天花板上的烟感报警器说。她不知道的是,这套设备来自慈善专项资金。正是这笔善款,让200余户高龄老年家庭用上了智能安防设备。

“养老不是政府的独角戏,必须构建多元参与的生态体系。”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衢州确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企业投入、服务共享”原则,为平台可持续运营破题。政府承担困难老人的设备与服务费用,同时引导运营商让利,吸引普通老人自主购置。目前已有400余位老人主动购买智防设备,形成“兜底保障+普惠服务”的良性格局。

市场力量的注入,让养老服务更具活力。平台引入第三方运营商、康养基地等经营主体,提供生活照护、健康护理、旅居康养等多元服务。标准化建设则为服务质量保驾护航。由衢州市委政法委、市委社工部、市消防救援支队、运营商组建的4支专业队伍,实现服务、守护、消防、装维4类事件全流程闭环,逐步提升专业化为老服务能力。

如今的衢州,“南孔银铃”的清脆声响已遍布城乡。从偏远村庄到繁华城区,近2.5万个智防设备守护着万家灯火,30分钟响应机制托举起生命希望,多元参与模式让敬老传统生生不息。